查看原文
其他

探寻中华民族文化根脉 | 西北大学承办"2019年清明祭黄帝陵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论坛

西大宣传部 西北大学 2019-06-17

轩辕黄帝陵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做到以文化人,以史资政。”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来陕视察时的重要讲话


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2019年清明祭黄帝陵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论坛今天(4月3日)在西安开幕。来自内地和港澳台的70余位学者齐聚西安,围绕“祭祀黄帝陵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分别从“黄帝与黄帝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现代价值”“中华文化的创新与民族复兴”等角度展开研讨。

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启方,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出席开幕式,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代表参加了学术论坛。著名思想史家,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教授作了“清明祭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演讲。开幕式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阳主持。

 

本次学术论坛是陕西省“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帝陵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复兴内在联系,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徐启方在致辞中指出,轩辕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炎黄子孙共同敬仰的人文初祖。“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符号,成为凝结海内外炎黄子孙情感的精神纽带。

他介绍,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陕西等方面成效显著。希望专家和嘉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发掘和利用好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帮助陕西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以文化人、以史资政,不断彰显陕西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历史地位,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产生深远影响。

张岂之先生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中华文明发端于炎帝、黄帝时代,中华文明具有众多的特征,“会通”就是其中之一。对于中国的“会通”之学来说,有许多具体的体现,“佛教的儒学化”就是佛学与儒学的“会通”,作为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推进到新高度的宋明理学则是儒释道“会通”的产物;学术思想的“会通”,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的思想观念,而与具体的历史条件相联系,书院的出现就推动了学术思想的“会通”。

张岂之先生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以来,相关国际合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特别是在清明祭祀人文初祖黄帝的时候,我们要回顾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张骞通西域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郭立宏代表西北大学对出席学术论坛的各位学者和嘉宾表示欢迎。他说,黄帝是海内外华人公认的人文初祖。发掘和利用轩辕黄帝陵文化,无疑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和历史责任。他介绍了西北大学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研究与普及等工作中所做的贡献。

他表示,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西北大学有决心也有信心更好地担当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面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需要,汇集中华文化资源,传播中华文化价值,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会前,徐启方会见了与会学者代表

黄帝是中华人文初祖,中华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黄帝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与会学者从神话传说、《世本》和《史记》等文献以及仰韶文化等考古发现入手,对黄帝名号的由来以及黄帝形象的形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黄帝”是人名(酋长名)与族名和神名(图腾神和宗神)的同一,认为黄帝形象是不断充实的、黄帝作为一位功德盖世的人文始祖的形象牢固地嵌刻在了中华民族的心上。此外,还从《庄子》有关黄帝的论述、司马迁的黄帝观、《黄帝内经》的运气说、中医文化等方面探讨了黄帝文化,并认为在黄帝文化研究中应注意提倡新写法、新角度、新立意、新问题。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学者们通过对龙山时代遗址中的城址聚落以及汉字“中国”等的考察,探讨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表现在具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学者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具体阐释,涉及到了孔子的弘道思想、周代祀典、汉代人性论和国家治理模式、张载等的天人之学、朱熹的心性涵养工夫、明清老学的特点和成就以及明末清初朱陆异同论争等内容,并归纳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会通”等特征。

关于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是与会学者热切关注的问题。学者们通过中华传统文化之核心价值、中国文化精神的主要内容和实质、中华文化发展与两岸关系、“儒道经典智慧”与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文明、“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的阐述,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解决当下两岸关系以及在当今人类文明的交流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并佐证了“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观点。


学者观点摘编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谈庄子有关黄帝的论述》

《光明日报》原副总编、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鲁谆

通过对《庄子》中有关黄帝材料的分析,认为早在先秦时期,黄帝就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后世公认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绝非偶然,是有深厚历史渊源的;同时说明了黄帝时代的各种社会生活现象;此外,除了通过批评黄帝和孔子及其门徒,以宣扬道家思想外,《庄子》更多的是,借黄帝来正面阐述并发展老子思想,展现庄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的不同。

《从文献释黄帝》

山东大学教授、山东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孟祥才

黄帝作为传说中的古代圣王,依靠现今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对其进行猜测性的还原。《五帝本纪》和《资治通鉴外纪》等都对黄帝有记载,并呈现出记载日趋完备的特点。同时,黄帝是中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的创始人,被推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中国历史由野蛮转化为文明的进程中,黄帝的出现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世本·作篇〉所载有关黄帝时代制作之事所显示的意义》

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名誉教授 董金裕

通过分析司马迁在撰写《史记·五帝本纪》对《世本·作篇》中有关黄帝时代制作之事的引述,探讨司马迁何以将天文历算、衣食住行、文字音乐、衣服制度等这些对中华民族有大贡献的发明全部归之于黄帝时代的原因,得出中华民族在黄帝时代“文物已大略完备”,和后世之人感念黄帝时代对先代文物整理之功的意义。

《孔子的弘道思想及其对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西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名誉主席 赵馥洁

孔子一生崇尚道,追求道,推行道,他的弘道思想对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细致分析孔子之道的含义、弘道的主体、方式及意义,号召学人坚持“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主体精神,树立“士志于道”的人生理想,以“笃信好学”为态度、“学以致其道”为目标,“行义以达其道”,共同培育中华民族追求理想、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人文道德精神。

《靖边访古》

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名誉主席  赵世超

通过分享游历靖边的所见所闻,以历史地理学的视角,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对靖边县靖边营、统万城、阳周故城、轩辕峁进行历史的分析,并讲述了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故事,如秦朝筑台占星、扶苏蒙恬驻军、汉武帝“还祭黄帝冢桥山”、王莽治黄帝陵等等,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这座遗址的新的见解。

《“儒道经典智慧”与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文明——由〈论语〉及〈道德经〉的讲学起论》

台湾慈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教授 林安梧

以《论语》与《道德经》为切入点探讨儒道经典中所蕴含的智慧,阐明本根同源、相须相资的儒道经典智慧对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启示。文章指出,儒家、道家非是“无生法”的解脱而是“生生法”的成全,儒家所强调的本心主体之自觉与道家注重的天地场域之自然有利于我们克服现代化之后的困境。

《周代祀典与中华人文精神》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彭林

祭祀是国家重要的文化活动,标志着中国文化的鲜明个性。将古代中西祭祀进行对比,通过阐明祭祀是人类普遍的文化现象。细致梳理了周代祭祀的人文特色及祭祀自然神衹的主旨,证明了中国的祭祀文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得出了祭祀文化可以彰显儒家正确的历史观和自然观的结论。

《黄帝名号的由来与考古发现——兼论古史辨派的贡献与局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王震中

以古代典籍和青铜器铭文等最新考古发现为依据,结合郭沫若、于省吾、邹衡先生等前辈学人的研究,通过分析天鼋与仰韶文化蛙纹的关系,对“黄帝”“有熊氏”“轩辕氏”名号由来作出新的解释——“黄帝”既有“神“的含义,又属于图腾名与人名的同一。对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和“四个打破”的贡献与局限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中华文化精神的实质及其概括问题》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 李宗桂

首先通过对中西方学者对“文化精神”含义的阐述,界定出“文化精神”的内涵;又进一步概括出以自强不息、正道直行、民为邦本、以道制欲等中国文化精神的主要内容,而中华文化精神的实质就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所依托的精神动力、所体现的精神风貌。此外还探讨了当前概括中国文化精神的方法论原则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问题。


本届学术论坛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历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现代价值,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凸显中华文化创新与民族伟大复兴之关系。

会议间隙,李宗桂、王震中、张茂泽三位与会学者应邀参加了陕西省委组织部主办的三秦大讲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探寻中华民族文化根脉


微信改版了,快把西北大学设为星标吧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2019,西北大学喊你一起加油干!

发现4500年前的“宫城”? 西北大学合作发掘成果再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临床医学获批!西北大学新增4个本科专业

在西大,有一种春天叫玉兰花开!

官宣 | 西大五一假期这样放!


素材来源/ 思想所

摄影/ 马骞 王柏琛 袁添羽

编辑/ 魏梦鸽  责编/ 李琛

看都看完了,还不点这里试试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